经济观察:再造一个新广东,民企如何发力?******
(经济观察)再造一个新广东,民企如何发力?
中新社广州2月3日电 (孙秋霞)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,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(GDP)超12.9万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。如今广东,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,亟需取得质的突破。近日,“制造业起家”的广东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“制造业当家”,实现“再造一个新广东”。
民营企业作为广东的生力军应当如何作为?业内人士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,拼价格、拼土地、拼劳动力的粗放式增长已不可持续,广东民营企业要进入各自产业链的中高端,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,同时通过国际化发展做全球生意。
过去五年来,广东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,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、绿色石化、智能家电、先进材料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。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涂高坤称,接下来,广东将实施工业投资跃增计划,力争2023年广东全省工业投资实现10%以上增长。
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,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传递一个重要信号是推动经济重回增长轨道,民营企业要关注这个大趋势,每家企业都应研究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上做好文章。
沈明高指出,数字技术是当代最重要的通用技术,其广泛应用将再造生产流程。他介绍道:“数字化有两大痛点,首先是无形资产的投入,欧美无形资产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达到了40%;其次是标准化,只有标准化才能发挥规模优势,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生产。这两个痛点如何打通,对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将带来实质性的影响。”
在广东省政府参事、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王珺看来,从短期看,当下政府出台了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,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,把主业做好做精就是企业最好的机会。他进一步指出,营商环境是中长期的重要内容,企业家敢于投资首先要对制度有信心,营商环境要逐步朝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方向优化,给投资提供信心支撑和制度保障。
制造业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核心在于创新。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、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.26%。
“广东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,需要在科技创新、管理创新甚至是商务模式创新方面下功夫,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,进入各自产业链的中高端。”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指出,广东企业不能只做全国生意,要做全球生意,公司的财务报表、沟通语言、管理模式、人才等都需要国际化。
当前,广东持续狠抓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。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吴育光透露,该省将实施工业技术改造“双增”行动,2023年新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。
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表示,民营企业技改需要政府赋能,用财力撬动,推动制造业实现智能化,减轻生产成本,这样企业在全球竞争、行业竞争当中都有优势。(完)
深圳赴港澳旅游签注预约火爆 春节临近多地提前掀起客流小高峰******
记者 李昱丞
见习记者 李如是 王镜茹
近期,随着各地防疫措施不断优化调整,旅游行业信心明显恢复。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,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预计将达20.95亿人,同比增长99.5%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.3%。
目前来看,旅游公司正积极备战春节市场。二级市场方面,部分文旅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已率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。业内认为,旅游业的恢复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的消费能力,市场复苏不会一蹴而就,旅游业相关公司也要积极探索转型之路,拓展中高端消费场景。
深圳福田出入境大厅
人气爆棚
1月11日上午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实地探访深圳福田出入境大厅,现场有大批市民前来办理以及预约赴港澳个人旅游签注。记者通过深圳公安微信公众号预约出入境业务发现,1月11日至1月18日,绝大部分出入境大厅的预约名额已满。
“我们中午都不休息了,连轴办理业务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“从现场情况来看,办理人数和申请预约量均已接近疫情前水平。线上预约渠道拥挤,市民预约成功后,才能在现场取号申请签注,大概4个至5个工作日即可取证。”
据了解,1月10日起,深圳机场码头至澳门氹仔往返航线恢复运营。自此,每日往返两地航班恢复至4班。同时,深圳蛇口至澳门(外港和氹仔)往返航线也将做出航班调整。自1月13日起(除夕、大年初一除外),每日往返两地航班将调整为24班,逢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将在此基础上加开4个往返航班。
航空业也在加速回暖,主要机场客流量大幅增加。以深圳机场为例,春运首日(1月7日)深圳机场航班量位居全国第一,1月8日单日客流量重回10万人次,客流量、航班量双双实现“开门红”。
相关工作人员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:“随着春节临近,预计深圳机场客流量与航班量还将持续攀升。为满足旅客春运出行需求,深圳机场协调航空公司加大了热门返乡航线的运力投放,加班架次约2800班。”
目前来看,多地提前掀起旅游“小高峰”。1月10日晚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来到大理古城,街头人潮涌动,周围商铺生意红火。某民宿老板告诉记者:“从去年12月末至今,大理古城游客数量大增,很多民宿近日出现客满的情况。”
大理州文旅局数据显示,1月2日至1月8日,大理机场共保障航班运输349架次,环比增长25%;旅客吞吐量达3.26万人次。
上市公司积极筹备
迎接旅游业复苏
事实上,去年年底至今,“旅游业复苏”一直是投资者热议的话题之一,黄山旅游、西域旅游、岭南控股、众信旅游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正在积极备战,迎接后续大批游客。
*ST雪发在互动易平台上表示,公司在西塘、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等地的文旅项目春节“不打烊”;宋城演艺也表示,公司各大项目预计在春节和春季期间陆续开园;出境游方面,岭南控股表示,公司出入境旅游组团业务尚未恢复;众信旅游则回应称,正时刻准备迎接旅游行业的全面恢复。
对此,产业经济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旅游业的恢复速度取决于游客消费能力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,传统旅游景区对客流量的依赖性较强,如何向中、高端文旅消费场景转型,保障公司现金流,是每家旅游公司经营管理层需要思考的问题。就目前趋势来看,已有部分景区开始向‘度假化’方向发展,周边民宿也正向休闲娱乐一体化的产业集群转变,吸引游客进行二次或多次消费,最终实现稳定收入。”
华泰证券分析师梅昕认为,返乡需求有望于今年春节集中释放,并带动线下聚会消费场景回暖,春节后商旅出行有望快速恢复,第二季度后将逐步进入旅游旺季,国内长线游和出境游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修复。